减持网是立足于上市减持网是立足于上市公司股票减持退出的专业咨询机构。在减持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我们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创投机构,提供专业的减持咨询和非标方案设计服务,不止于解答客户当下面临的问题,更着眼长远,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降低交易结构风险,以已之长,陪伴客户稳健退出。
“协议转让+定增”成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迭的主流选择
“协议转让+定增”成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迭的主流选择

“协议转让+定增”成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迭的主流选择

近年来,“协议转让+定增+表决权委托/放弃”成为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迭的核心模式。收购方先以协议转让获取10%-15%股权,搭配表决权安排确立大股东地位,再通过定向增发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0%以上,完成控制权稳固。

此模式优势显著:协议转让与定增定价灵活,叠加锁定期缩短,大幅降低资金成本;分步操作可豁免要约收购,简化流程;资金注入能优化财务结构,提升交易成功率。政策层面,再融资新规放宽限制,“并购六条”释放红利,进一步推动该模式在资本市场的广泛应用,成为并购重组的主流范式。

案例一:博汇股份控制权变更

2025年2月11日,博汇股份发布控制权变更提示公告,根据收购框架协议,通过协议转让股份、定向增发,以及原股东表决权放弃,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原鑫曦望合伙,实控人变更为无锡市惠山区国资办。同日,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收购报告书及免要约申请等文件。

核心步骤

1. 协议转让:文魁集团将13.06%(32,070,538股)股份转让给原鑫曦望合伙;

2. 定向增发:原鑫曦望合伙认购增发股份,完成后预计持股达33.13%(合计105,714,850股);

3. 表决权放弃:文魁集团、夏亚萍永久放弃剩余股份表决权,直至原鑫曦望合伙持股超其合计5%。

该交易尚需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国资审批、交易所合规确认等6项程序。2025年4月30日,协议转让股份已完成过户,原鑫曦望合伙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方案特点:

1. 组合式控权:采用“协议转让+定向增发+表决权永久放弃”组合,快速实现控制权转移与稳固。

2. 国资主导:实控人变更为无锡市惠山区国资办,体现国有资本战略布局意图。

3. 分步推进:协议转让先行过户,定增后续实施,各环节独立,降低交易风险 。

案例二:吉峰科技控制权收购

2025年4月18日,吉峰科技公告控制权变更计划,原控股股东拓展公司与多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并通过表决权委托实现控制权转移。

4月16日,拓展公司分别与特驱教育、安徽澜石、湖北尚旌签订转让协议,同时湖北尚旌将受让股份表决权委托给安徽澜石。若交易完成,安徽澜石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成为控股股东,公司实控权随之变更。公告同步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定增预案等文件。

方案特点:

1. 多方协同交易:原控股股东向多家主体转让股份,通过表决权委托快速归集控制权,实现多方资源协同。

2. 分步巩固控制权:先以协议转让与表决权委托确立控股地位,再结合定增预案进一步夯实控制权,交易节奏清晰。

3. 灵活股权布局:引入外部投资者分散股权受让压力,同时通过表决权委托强化核心收购方控制力,兼顾成本与稳定性。

案例三:中创新航收购苏奥传感

2025年5月7日,A股上市公司苏奥传感发布公告称,中创新航将取得公司控制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核心交易结构

1. 股权协议转让:中创新航以5.83元/股的价格(较停牌前股价折价约20%),受让原控股股东李宏庆持有的11%股份,交易总对价达5.11亿元。

2. 表决权放弃:李宏庆承诺,在未来60个月内放弃其剩余持股中19.55%的表决权,此举使得中创新航凭借11%的表决权,顺利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3. 锁价定增:中创新航以5.63元/股的价格,认购苏奥传感非公开发行的1.19亿股,募集资金6.73亿元。完成认购后,中创新航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22.61%,进一步强化控制权。

4. 业绩承诺:苏奥传感及转让方共同承诺,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8亿元、1.96亿元;若未达标,则需向中创新航进行补偿,补偿上限为8000万元。

5. 分步实施: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与定增事项同步公告,但前两项先行完成交割,定增后续推进,各环节独立生效,有效降低交易风险。

方案特点

1、多维控权: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锁价定增”组合拳,快速确立并巩固控制权。

2、风险管控:严格的业绩承诺与补偿机制,规避标的业绩波动风险;高效推进:各交易环节同步披露、分步实施,提升整体交易效率。

3、成本优化:转让价与定增价均低于市价,实现合规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总结

“协议转让+定增”已跃升为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迭的核心路径。此类交易聚焦中小市值(50亿元以下)、盈利承压企业,通过协议转让(常以大宗交易8-9折议价)与定向增发(按基准日前20日均价8折定价)组合,大幅降低收购成本。

近期案例普遍采用协议与定增同步披露、独立生效机制,以”协议先行、定增跟进”的分步策略控制风险,并搭配表决权调整强化控制权稳定性。该模式凭借灵活的交易设计与显著的成本优势,成为资本市场控制权重组的主流选择,但需重点关注合规审核与控制权持续稳固问题,未来在产业整合领域具备广阔应用空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3 -2025 上海择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 202115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