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网是立足于上市减持网是立足于上市公司股票减持退出的专业咨询机构。在减持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我们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创投机构,提供专业的减持咨询和非标方案设计服务,不止于解答客户当下面临的问题,更着眼长远,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降低交易结构风险,以已之长,陪伴客户稳健退出。
大宗交易成交折扣碾压询价转让!股东们怎么选?看这一篇就够了
大宗交易成交折扣碾压询价转让!股东们怎么选?看这一篇就够了

大宗交易成交折扣碾压询价转让!股东们怎么选?看这一篇就够了

近期和一些双创板上市公司股东聊天交流中,经常被问到询价转让和大宗交易有啥区别,孰优孰劣,该怎么选择?对于这两种交易方式,很多股东还不是太了解。

趁此机会,我们结合数据延展开来,从制度设立之初、规则异同、交易灵活性、价格差异等方面来比较一下这两种交易方式。let’s go!

从询价转让设立初衷说起:上交所首创,深交所跟上

5月以来,询价转让在市场上活跃,包括创业板也开始了。

其实询价转让制度设立的初衷应该是考虑到科创板的流动性问题,因为科创板的权限开通需要20日日均资产50万元以上。

这个门槛会让很多中小投资者被排除在门外,自然而然监管也会有预期,觉得科创板的流动性会低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因此科创板设置询价转让制度,是给股东们多一个退出的方式。

但监管层可能低估了中国的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实力以及热情,科创板开板后,流动性并没有显著低于另外几个板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询价转让是科创板特有的制度。可能深交所也看到了上交所有了这个询价转让制度,我深交所竟然没有?这不是影响深交所地位么!感觉低上交所一等,这还得了。赶紧创业板询价转让跟上。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筹备,今年4月,深交所也开启了询价转让。

询价转让减持额度多 大宗交易交易更灵活

我们从减持规则上来比较询价转让和大宗交易这两种减持方式。

按规则,询价转让一次性拟转让不能低于1%,没有上限要求,当然如果最终能成交部分,总的转让量低于1%,那也就意味着这个票不好卖,资金的认可度低。

询价转让一次性减持的股份数量比较多,拟出让的份额需提前锁定,启动后就得执行,股东不能反悔或做临时调整。这一点上,对比大宗交易:特定股东大宗交易3个月内最多只能减持总股本的2%,每天出或不出以及出的量可随时调整,可以分成多天、多次交易,折扣也可以根据当天的盘面来定,定价合理的时候很多股东一天就减持完了。

再者,询价转让启动时候无需提前发公告,可以发询价转让计划书的当天就可以进行询价。而5%以上特定股东和董监高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需要提前15个交易日发减持公告,但5%以下股东减持无需事先公告。

询价转让的价格下限不得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而双创板的大宗交易价格下限不得低于前一日收盘价的80%。询价转让的价格下限更低,可能也是因为制度设立的时候考虑到流动性问题,得靠更低的价格来吸引买家。

最后,询价转让需要委托一家券商来组织实施,资金方进行竞价,最终获配资金需通过交易所来划转过户。大宗交易则没有相关的要求,只要买家和卖家交易条件达成一致了则可双方挂单,交易系统自动撮合成交,股份当天就实现了交割。

综上所述,5%以上特定股东询价转让在信息披露上有优势,折扣的下限也更低,一次性的减持额度更多。大宗交易则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成熟减持方式,灵活很多,交易更加简单,目前也被更多的股东熟知及认可。

大宗交易转让价格高于询价转让

询价转让和大宗交易两种减持方式背后的定价孰高孰低,这也是股东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从近期的成交数据上来比较。

需要提醒(吐槽)的是,同花顺和万德等专业软件中,没有找到询价转让成交折扣统计的数据,于是大宗荟团队手动给大家统计了一波:

上述数据是5月以来询价转让案例的不完全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票询价转让成交价格折价都在9折以下,甚至有些票都折到7折了。

上述询价转让案例中,有很多是一些大市值的标的,转让金额较大,早期的询价转让报告书上有明确的成交折扣及底价要求的。但现在的询价转让报告书也不再公布转让折扣,需要一自己去算,可能是怕成交的折扣太低一目了然影响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猜想的)。

从近期大宗市场从成交记录来看,标的多以中小票为主,市值集中在20亿到200亿之间。按照过往的统计数据,大票的平均折扣要高于小票。近期大宗交易的折扣很多票还在当天收盘价的9折以上,绝大部分的票高于当天收盘价的85折,显著高于近期询价转让的平均折扣。近期像太辰光、银之杰等涨幅较大的票大宗成交的折扣依然在9折左右。

成交数据可以说明,大宗交易对于股东方来说更加友好,询价转让则对资金方来说更优。所以近期很多资金方都去参与询价转让了,大宗交易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选择大宗交易减持的股东应当适当降低点预期!

最后,大宗交易与询价转让两种交易方式怎么选择,各位股东还是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3 -2025 上海择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 202115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