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集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对象范围、持有数量、资金来源、股票来源、价格进行了详细分析,方式选择不同,结局大有不同。戳蓝字可查看上集推文《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全攻略(上集)》。
今天,咱们继续……
收益分配
一、关于保底收益
大批员工持股计划浮亏的事实摆在眼前,为参与的员工提供保底收益是必须的!必须的!

在做方案的时候,把别人家的保底收益放在上面,告诉老板,市场行情就是这样,木有办法,要不然就没有人参与了,哈哈!
1. 保证本金不亏损
如QZGD,股东提供差额不足

2. 保证自有资金+预期年化收益率
如ZNJS,保证员工自有资金收益率不低于8%/年

3. 保底收益与公司业绩挂钩
纳尼?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确实是激励员工的利器啊!
如CXKJ,公司业绩越好,本金收益率越高

二、关于权益的处置办法
作为员工,除了关心收益,也关心如果中途退出,这员工持股计划份额该何去何从。经梳理案例,对于尚处在存续期内的员工持股计划,视情况而定,持有人权益处置方式不同。这也直接反映了公司的“人文关怀”。
1. 持有人权益不做变更
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都会明确规定,对于以下几种情形,其持有人权益不做变更。

2. 持有人权益作出变更
对于不再具备参与资格的持有人份额,上市公司都规定进行强制转让。但是,是按照孰低原则转让,还是原始出资额转让?在实践中,各家公司做法不同:
(1) 孰低原则转让
如YGTZ《2018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小结】员工持股计划采取信托计划方式实施,本身就存在银行配资利息、信托费用等成本。因此,如果中途退出的话,意味着退出人的这些成本需要由其他持有人进行分摊,对于其他持有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按照孰低原则转让,也无可厚非!
(2) 原价转让(员工拿回原始出资本金)
如JLTC《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小结】在极端情况下,中途退出的员工利益不受损,损失由控股股东承担了。老板够意思,棒棒哒!
时间节点
一、买入期
《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二级市场购买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个月内完成购买。
其他方式实施的,买入期木有规定哦!
二、锁定期
《指导意见》规定:持股期限不得低于12个月;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为36个月!
三、存续期
1. 存续期限怎么定?
《指导意见》规定: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持续有效。
存续期多长?由上市公司自己说了算。
有的24个月,有的36个月,有的48个月,甚至有的60个月。
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是24个月或是36个月。据路边社消息,因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为24个月,如采用信托计划等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其存续期相应调整到24个月。
至于存续期规定为60个月的,真心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
2. 存续期从哪个时点起算?
同样也是上市公司自己说了算。
最常见的,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算。例如:

有的从股东大会审议且员工持股计划成立之日起算。例如:

3. 存续期延长的程序
2015年前后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经历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本来看着赚的盆满钵满,等到锁定期届满时,股市早已时过境迁。
管理委员会说,那就再等等吧,公司股价肯定会涨回去的!结果,股价依然没有涨回成本价,又不想忍痛割肉,那就延期吧!于是,上市公司纷纷延长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以时间换空间!怎么做的呢?且来看看!
对于没有采用分级(优先级、劣后级)的员工持股计划
其延长存续期的程序相对来说简单。主要程序如下:
(1)召开全体持有人会议,经所持2/3以上份额同意;(是否为2/3以上同意需参看各自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规定);
(2) 召开董事会审议;
(3)如股东大会未进行授权,则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方可进行延期。


•••对于采用分级(优先级、劣后级)的员工持股计划
因金融“去杠杆”导致优先级份额无法展期。只有先解决了优先级份额承接问题,才能进行延期的相关事项。具体做法如下:
(1) 实际控制人以自有资金置换优先级份额,再进行存续期延长。
如:PLT《关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延期一年的公告》

(2) 偿还优先级份额,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直接持股人,再进行存续期延长。
如:WTKG《关于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延期及变更事项的公告》


4. 存续期能延长多久?
对于存续期能延长多久,没有明确规定,还是公司说了算。
有的是在存续期届满前,进行审议延期事项,先延期12个月,看形势依然不好,再次延期12个月;有的索性直接延期24个月。
也有的直接在草案中进行明确规定,延期不得超过2次,单次为12个月。

最后,选择比努力重要,做方案时,长点心吧,不要把自己给坑了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