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持股计划在市场运作中逐步完善,公司员工以参与者身份筹集资金设立,通过在中登公司开立专用证券账户作为统一持股平台购买公司股票。员工按照出资额获得持股平台份额,从而间接持有公司股票。员工持股计划遵循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为主导的相关规定,其执行流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筹划阶段:
公司相关部门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的目标,就关键事项展开讨论,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具体方案,提交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 公示阶段
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将予以公告。律师针对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事宜出具法律意见书。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后,方可正式实施。
3. 执行阶段
公司相关部门协同完成员工持股计划银行/证券/资金账户开立、组织员工签署员工持股计划份额认购协议/按期缴纳认购资金等事宜。员工持股计划需按规定完成购股、解锁及收益分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和股份来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资金来源方面,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可以来自以下三种方式:自筹资金、杠杆融资和奖励基金。自筹资金是指激励对象利用自有资产或个人借款来筹集认购资金;杠杆融资是基于激励对象自筹部分,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配资以扩大筹资规模;奖励基金则是公司通过设立奖金池,将奖金转化为员工持股计划的购股资金。
股份来源方面,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可以来自以下四种方式:定向增发、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回购过户和股东赠与。定向增发是指员工持股计划作为认购对象参与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审批,且员工持股计划认购的定增股份需限售三年。这种方式时间周期较长、资金成本较高,主要体现投资属性,市场实践中较少采用。股东赠与是指公司股东作为结算方,换取员工为公司提供服务。然而,这种方式涉及股份支付费用和个人所得税,优势并不明显,实践中较少采用。
总的来说,相关规则并未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和股份来源设置过多限制,实施灵活性较高。具体模式可以结合资金来源和股份来源进行进一步细分。从激励属性来看,常见的员工持股计划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奖励基金+二级市场购股型员工持股计划:公司根据薪酬激励机制,在满足考核的前提下,根据分配政策设立奖励基金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全部或部分购股资金。员工持股计划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份。这种模式降低了激励对象的出资压力,保障了激励的有效性。
自筹资金+二级市场购股型员工持股计划:这种模式下,员工通过自有资产或个人借款筹集资金参与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份。这种方式体现了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增强了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共同体意识。
杠杆融资+定向增发购股型员工持股计划:在这种模式下,员工持股计划利用金融市场的杠杆融资工具,以激励对象自筹部分为基础,扩大筹资规模。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定向增发购买公司股份。虽然定向增发方式的时间周期较长、资金成本较高,但对于公司和员工而言,这种模式有利于锁定长期利益,体现投资属性。
总之,员工持股计划在资金来源和股份来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式。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公司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力和忠诚度,从而推动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二、自筹资金+回购过户型员工持股计划
结合拟购股规模或资金规模,公司将在回购期限内利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适时回购公众股。回购完成后,公司将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将库存股划转至员工持股计划专用证券账户并进行锁定。在这种模式下,员工持股计划所获得的公司库存股价格通常会低于市场价格,这种价格折扣有助于提高激励对象的参与意愿。然而,价格折扣部分需要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并承担纳税责任。因此,在确定折扣力度时,需要权衡激励成本与激励效果。如果折扣力度过大,可能会引发监管风险。

三、杠杆融资+二级市场购股型员工持股计划
结合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公司会努力通过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等融资机构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杠杆资金,以降低员工的出资压力。员工持股计划将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份。这种模式在筹资成本和费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扩大收益空间。同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通常会提供兜底担保,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持股计划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