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议转让 代持,咱们今天聊聊这个在减持新规之后最热门的业务。
为什么大股东和实控人热衷于选择这个业务呢?
咱们从股东选择、交易动机、怎么赚钱,这三个方面来聊聊:
1,减持征求意见稿以来,监管层把大股东,实控人减持的路径和减持数量控制的太厉害,按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持股情况来看,实控人几乎拥有绝大部分的股票,集中度非常高,这就导致减持变现难度变大,身价是上去了,但是兜里没有那么多现金;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只是纸上富贵一把,没有落到实惠上,现在各种退市、减持制度,在不断完善,经济环境恶化,市场环境持续内卷,谁能保证自己的公司能够持续基业长青呢?
被减持新规限制(破发、破净、分红)的股东,这个时候就会把一部分的股份合法腾挪出来,最近不是杀市值吗,正好在这个时候,一方面低位避税,另一方面在6个月之后合适价位卖的时候,不会被监管管着,以免错过时机,一举两得。
其实有不少符合减持新规的股东也会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二级单笔能卖的太少了,还受到监管的限制,给不给你批准卖。
2,交易动机方面
大股东选择协议转让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代持融资(顺便方便后期减持)、低位避税、实控权转让、质押违约处置、财产分割、设立家族信托、同一控制下互转、引进战略投资者、市值管理等等。
从23年8.27日减持新规征求意见稿以来,根据我不完全的统计约有165家公司股东做协转的动作,里面除去实际的控制权转让、财产分割、引进战投和国资之间的动作之外,绝大部分都归于代持融资或者规避减持监管的倒仓,因为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无法二级卖,就只剩下协议转让了,本来之前还可以低调离婚的,自从某位网红大佬高调离婚,这条路算是他帮忙堵上了。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留意协议转让公告的接盘机构:私募基金产品、有限合伙、个人,现在券商的资管子也介入进来分一杯羹了。
怎么分辨,那很简单:如果看某个私募基金频繁承接上市公司协转,到6个月后价格上来些就减持,基本就是代持无异,那怎么控制这只基金?找个可控马甲就行了。
有限合伙就更简单了,去天眼查或者企查查做个简单的查询,里面有XX信托(出资金的通道)XX地方国企、央企子(负责站台,不出钱)、剩下的管理人(GP)负责控制这家企业即可。
个人就要复杂一些了,大多数情况下用的都是新的马甲面孔,保证可控就行,如果有某个人只是乡野村夫,你也不要觉得奇怪,很多只有内部人士才知道这次,老板要用哪个马甲,或者股东指定和认可的马甲。
3,这个行业怎么赚钱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多数非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问题了,这个其实很简单。
这6个月的时间里付利息,后面股票如果涨起来,大家再看怎么分配涨上去这部分的利润,双赢。
也有人会问,如果跌了怎么办?
让股东补股票或者现金就行了,当做股票质押看就行了。
那如果股东不补呢?那更简单了,合同里面会约定,如果股东不补仓,股票就跟股东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