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网是立足于上市减持网是立足于上市公司股票减持退出的专业咨询机构。在减持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我们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创投机构,提供专业的减持咨询和非标方案设计服务,不止于解答客户当下面临的问题,更着眼长远,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降低交易结构风险,以已之长,陪伴客户稳健退出。
易会满落马,对于减持市场影响几何?
易会满落马,对于减持市场影响几何?

易会满落马,对于减持市场影响几何?

过去的一个周末,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消息莫过于易会满落马了。各路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扒其劣迹,对此老兵不得不喷一句,早干嘛去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恶也不是一两天。倒台了,一个个出来鞭尸了,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

易会满在担任证监会主席的五年多任期内(2019年1月—2024年2月),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推动资本市场扩容,创下了A股历史上IPO发行的最高纪录——1908家(含6家已退市公司)新股上市,募资总额2.22万亿元,日均一家公司登陆A股,募资金额占32年来A股IPO总量的41.59%。

其任内新股发行数量与规模远超此前八任主席总和,被市场称为“IPO之王”。

2019年7月,科创板开板,并实行注册制。一年后,2020年8月24日,注册制范围扩大,创业板正式实施注册制。注册制的实施开启了疯狂的造富运动,一大批公司的股东一夜暴富。暴富之后当然要减持改善生活,当然也可以把理由说得跟同花顺一样高大上,为了让渡市场参与机会,带大家一起发财,反正是要减持。 

易会满任期内,二级市场可谓表现惨淡,IPO疯狂抽血,叠加股东净减持2.27万亿元的压力,A股“3000点保卫战”反复上演33次。

易会满任期内最大的改革在于注册制,从科创板试行到全面注册制,可以说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规律,但是难言成功。

注册制的核心在于市场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纯从发行机制上改革,而其他的环节跟不上,最终也就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披着注册制外衣的审核制。这绝非他个人之过,是整个社会的顽疾。明明很多事情通过市场经济是可以解决的,历史经验也给出了证明,但是有部分人只要是日子稍微好过点,就要折腾,拼命的往老路上走,想重回计划经济,加强管控。这样才能达到他们个人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要推行法制、市场化比掘了他们家祖坟更不可被接受。

在伪注册制的掩护下,一大堆垃圾公司高价发行,顺利登录资本市场,这些公司的股东解禁期一满,便开始汹涌澎湃的减持。他们心里门清,此时不减更待何时!

尤其是科创板还首创了询价转让,后面创业板跟进,一次性减持不低于总股本的1%,且没有上限限制,两次之间也没有时间间隔的要求。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减持,二级市场显然吃不消,于是又想起来开始限制减持,典型的头疼医头。

2023年8月27日,《减持新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发布,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并且辅以窗口指导,全面叫停了减持。同时从2023年4季度开始,控制IPO的发行。旨在重新加强对股市的人为管控。

至于易会满落马的真正原因,我们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无从得知,只能坐等官方通告。易的落马肯定也会对证监会这个备受全国人民关注部门后续的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IPO会收紧,重回实质是审核制的注册制,其实从2023年4季度开始一直到现在,新股的发行就已经收紧了,新股减少后续的减持肯定会变少的,没了新增项目,只有些存量项目。

其次减持的窗口指导也会一直持续,虽说近期行情比较好有所放松,但市场已有风吹草动就会收紧,9月初的连续跌了3天,那几天就没有询价转让项目,被叫停了,所以整个上周才两个标的询价转让。

人为干涉越多,离市场化越远。股市存在的一些问题绝非是换个人就可以解决的。足球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证明,足球是全世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运动之一,但是在中国无解,无论足协换多少领导,抓走多少人都没有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3 -2025 上海择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 2021155787号